不断增长的柑橘产能,一些主产区品种结构高度单一,扎堆上市,令一些柑橘种植户忧心忡忡,特别是柑橘主产区广西的柑橘种植户。如何有效消化不断增长的柑橘产能,一直是人们思考的问题。如何有效消化这些产能?谈几点拙见,姑且算抛砖引玉。
1、延伸产业链
大家都知道,目前我国柑橘产业消化产能的主要形式(甚至可以说成唯一)是鲜食,一些产能较大的品种都恰逢春节期间上市,都想抢占年货市场。柑橘产能的增长远超过每年消费市场的增长,因此,每年各地都会传来不同程度的滞销现象。
产能不断扩张,消化产能的形式却是非常单一,同时又是集中时间推向市场,不出现滞销就难怪了。因此,有业内资深人士坦言,只有延长产业链,对柑橘进行深加工,变相延长其销售期,才能有效解决这些问题,比如贴近产区兴建大型果品加工厂,将部分柑橘做成果汁、罐头、蜜饯等柑橘产品。
2、提高果品质量
我们的柑橘种植户往往会很纳闷,国外柑橘大举进入国内市场,而我们的柑橘却鲜有出口至国外,即使有部分出口至国外,往往是出口至比我们还要落后的地区,赚“穷人”的钱肯定艰难。想要打进欧美等经济发达的国家和地区,我们的果品质量又面临严峻的考验,习惯于靠化肥和农药提高产量的柑橘产业,即使在国内进行农残检测,也经常发现部分果品农残超标。而在欧美等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往往对农残的要求比国内更高。
国内巨大的柑橘产能走不出去,国外的优质柑橘又涌进来,而且国外柑橘身段正不断降下来,价格越来越亲民,由此可见国内柑橘面临的销售压力是多大。对比国外水果,国内水果有什么劣势?北京新发地副总经理丑天民介绍,虽然产地较远,国外水果经长途跋涉,但是到达新发地经拆箱检查,烂果率非常低。国产水果就很难达到这一标准,例如去年的广西砂糖桔,不少果运到新发地已开始出现霉变、腐烂,虽有雨水多的因素影响(去年柑橘采摘期遇上多雨天气),但品质确实不稳定,保鲜技术也有待提升。
国内柑橘产业亟需将果品质量提升上去,通过采取病虫害绿色防控、推广使用低毒高效低残留农药、提升保鲜技术等综合措施,提升果品质量迫在眉睫。
3、加大小型农业机械研发
我国的柑橘区,绝大部分都是分布于南方省份,比如两广地区、云南、福建、湖南、江西等南方省份,这些地方地形多数为丘陵山区,一亩三分地的特征非常明显。在这些地方,大型农业机械很难有用武之地,而在这些柑橘种植户中,多数以散户为主,大多数是十几亩、几十亩。这个时候,适合于丘陵、山区的小型农业机械就显得特别重要。如果没有这些机械辅助,在人工居高不下的当下,为了省钱省工,他们就会利用化学手段辅助,比如除草,没有适合的农业机械,就用化学除草。长期大量使用化学除草,其弊端显而易见。
因此,加大研发适合这些区域使用的小型农业机械,是提升果品质量的一个方法。在今年2月份,中办、国办就印发了《关于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的意见》中的加强小农户科技装备应用,就提到“加快研发经济作物、养殖业、丘陵山区适用机具和设施装备,推广应用面向小农户的实用轻简型装备和技术”,同时“健全小农户生产技术装备补贴机制,按规定加大对丘陵山区小型农机具购置补贴力度。”
4、发挥协会、专业合作社作用
谈到国外的农业合作社,我们就会很自然的想到日本的农协;国内方面,我们也会想到台湾的农会;不管是农协,还是农会,其实就是一个农民组织。但他们在服务会员的时候,却是做得非常的好,提供产前、产中、产后一条龙服务,真正发挥出了联盟为强的作用。
纵观我们的一些协会或专业合作社,刚成立时往往五脏俱全,有模有样,但当享受了相关政策扶持后,比如补贴拿到后,往往就沦为一个形式,真正运作的屈指可数。而真正起到协会或合作社联盟致胜作用的,更是少之又之。因此,国家也在着手整顿一些打着合作社名义念邪经的所谓合作社,同时提高相关门槛、做好相关监督工作。
只有真正发挥协会或合作社的作用,将分散的农户组织起来,统一采购生产资料,统一技术规程、统防统治、打造统一品牌、统一销售,这样才能更好降低生产成本,抵御市场风险,增加收益。
只有做到上述这4点,才能有效应对不断增长的柑橘产能,其中第3、4点,都是为第二点服务,都是为提高果品质量而服务。其实随着国人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对果品质量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君不见,国外水果价格不菲,但依然不缺消费者,是什么原因?值得柑橘人深思!
来源:三农达人管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