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蚱蝉在我国分布极为广泛,被害的植物很多,在果树中主要以柑橘、柿树、梨树等受害最为普遍。由于对其放松防治,近几年来,黑蚱蝉在柑橘园有逐年加重趋势,引起枝梢枯死和幼果干枯,影响柑橘优质高产。
一、黑蚱蝉危害症状
黑蚱蝉又叫知了、蝉等,属同翅目蝉科。寄主广泛,属杂食性害虫,在我国分布广泛,成虫刺吸柑橘夏、秋梢汁液并产卵于小枝条上,产卵时将产卵器刺破枝条皮层,直达木质部,成两排锯齿状,使枝梢失水干枯;卵多产在挂果的结果母枝上,使幼果干枯脱落。
二、黑蚱蝉形态特征:
1、成虫:黑色或黑褐色,有色泽,被金色细毛。雌虫体长38-44毫米,复眼淡黄褐色,头部中央及颊的上方有红黄色斑纹,触角短,刚毛状。中胸发达,背面宽大,中央高,并有“X”形突起。雄虫体长44-48毫毛,腹部1-2节有鸣器。膜状透明,能振动发声。翅透明,基部1/3为黑色。前足粗,腿节发达、有刺。雌虫无鸣器,但有听器和发达的交卵器。
2、卵:细长,乳白色,长2-2.2毫米,宽0.5毫米,两端渐尖。
3、幼虫:刚孵幼虫乳白色,细小如蚁,体长2毫米。末龄若虫黄褐色,体长35毫米,前足发达,复眼突出。
三、黑蚱蝉发生特点:
黑蚱蝉完成1代需要4-5年。成虫每年5月下旬至8月出现,一般平均气温达22℃时,始见蝉鸣声,雌虫于6-8月份产卵在枝梢的木质部内。产卵枝梢一般是树冠外围一至二年生,直径4-5毫米的夏、秋梢。卵窝双行螺旋形沿枝条向上排行,每窝3-5粒,每枝产卵平均100余粒。成虫寿命60-70天。卵在枝梢内越冬,卵期长达10个月左右,越冬卵于翌年5月开始孵化,幼虫落地后钻入土中,吸食树干根部汁液发育成长。老龄若虫可以土筑卵形“蛹室”,羽化时破室而出,爬上树干或枝条、叶片,固定后从背部破皮羽化。
四、黑蚱蝉综合防治方法:
1、黑蚱蝉出土前翻土,松土除若虫,阻止若虫上树。同时可在树干20-50厘米处包扎一圈6-10厘米宽的塑料薄膜,阻止老熟若虫上树蜕皮,并可结合国光松尔液态膜树干涂白进行阻隔。
2、在5月上旬即若虫上树羽化前,可用国光丙溴.辛硫磷500—600倍浇淋树盘,毒杀土中幼虫。
3、捕捉成虫,利用成虫的趋光性来扑杀,尤其是迁飞而来的可以在晚上用火诱杀。
4、在成虫盛期可叶面喷施敌杀死乳油2000-3000倍杀灭成虫,能收到一定效果。
5、及时剪除产卵枯枝,集中烧毁,减少来年害虫基数。
今年黑蚱蝉危害特别严重,我们需要根据黑蚱蝉发生规律和危害特点,采取以上综合防治方法进行防治,减少黑蚱蝉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