柑橘溃疡病是由柑橘黄单胞柑橘亚种(Xanthomonas citri subsp.citri,Xcc)引起的重大细菌性病害,具有易传播、难防治的特点,可感染柑橘枝条、叶片和果实,在表面形成类似火山口状的病斑,轻则影响柑橘树及果实外观,引起少量落果,重则引起柑橘树大量落叶、落果甚至枯死,严重影响柑橘品质和产量。如何防治柑橘溃疡病一直是一个世界难题,尚无一种方法可以根治。但可以通过一些方法控制流行:
一、农业措施防治
(1)强化检疫措施,如加强调运检疫、加强产地检疫、建立无病苗圃等,从源头上控制溃疡病病菌的扩散
(2)实施栽培管理控病,如肥水管理、治虫控病、控制夏梢,抹除早秋梢,适时放梢、冬季清园;
(3)选育抗性品种,研究发现,酸橙和甜橙感病最重,杂柑类发病较重,宽皮类柑橘抗性较强,金柑、台湾白柚抗病性最强;
(4)套袋:张展伟等研究发现,在葡萄柚上采取果实套袋方法,可以有效预防柑橘溃疡病,防治效果达91.5%,且能加速果实着色,改善外观,且并不会影响果实品质。
二、化学药剂防治
目前使用的防治药剂主要包括铜制剂、农用抗生素、噻唑类和微生物制剂等,其中铜制剂杀菌效果显著,作用时间长,是柑橘溃疡病防治的首选药剂。
铜制剂
铜制剂分为无机铜和有机铜两大类。有机铜制剂包括噻菌铜、松脂酸铜、喹啉铜、琥珀酸铜等,与其他杀菌剂混配性好,且不会引起螨类增殖,但价格偏高。
无机铜制剂包括氢氧化铜、氧化亚铜、氧氯化铜及波尔多液等,其见效快,价格低,但由于多为碱性,因此不适于与其他杀菌剂混用。
铜制剂作用机理
(1)物理屏障:铜制剂喷洒于柑橘树,能较好地固定在体表,对柑橘植株不产生毒性,铜制剂一旦开始溶解,产生的铜颗粒即可以粘附在叶片表面,将柑橘溃疡病菌与其侵入的途径气孔、水孔等隔开,形成物理性保护屏障,阻止柑橘溃疡病的进一步发展。
(2)干扰酶活性:在有水和低pH值条件下铜颗粒还可缓慢释放出铜离子,并与病菌体内蛋白质中的–SH、–NH2、–COOH、–OH等基团结合,导致蛋白质的错误折叠,改变细胞内的氧化还原状态,以及与其他物质竞争酶活性中心的结构,从而干扰酶的正常功能。产生的活性氧(ROS)还刺激脂质过氧化作用,损伤蛋白和核酸,最终导致溃疡病菌死亡。
(3)柑橘和微生物的渗出物是弱酸性,可增加铜离子的溶解性和移动性,从而降低累积在新叶上和果实上的柑橘溃疡病菌的为害。
铜制剂的缺陷
(1)铜制剂大量使用会造成病菌产生抗性问题,防治难度加大
(2)由于铜制剂在杀菌同时释放的铜离子可被作物吸收,使果面光洁发亮,易诱集螨类害虫,且对其天敌有杀伤作用,因此会刺激螨类害虫大量产卵,爆发成灾;
(3)铜制剂为广谱性杀菌剂,其大量使用减少了土壤和根际细菌的多样性,增加土壤的重金属污染,引起土壤结构和功能改变,影响生物体转录、翻译等功能,改变生物群落结构,威胁局部生态;
(4)可通过“土壤—植物—人体”或“土壤—水—人体”被人体吸收,可能引起人的肝脏损害,脑部神经组织病变等;
铜制剂缺陷的克服
(1)新型药剂的研发:当前抗药机理的研究及合成新药的速度愈来愈赶不上病原菌产生抗性的速度,造成这一策略显得越来越被动。有机铜比无机铜制剂具有更多的优势,更加安全可靠,与其他药剂混配性好,可克服无机铜制剂诸多缺点,具有更广泛的应用前景。
(2)精细控制喷药的关键时间:通过限制抗菌药物使用量,特别是限制错用滥用抗生素来降低抗药性产生的频率与速度,也可减缓抗铜性产生的速度。铜制剂的喷施不是越频繁越好,有研究表明,柑橘园每21 ~ 28 d喷施铜制剂对柑橘溃疡病的控制和经济效益最高。
(3)药剂交替使用:将链霉素等生防制剂与铜制剂相结合来防控溃疡病,可降低药剂的用量,也可能降低选择压力从而减少溃疡病菌产生铜抗性的可能。同时,使用表面活性剂有助于农药在植物叶面或防治对象表面上分布、附着、渗透等,能直接或间接提高铜制剂的有效利用率。
(4)培育对柑橘溃疡病的抗性品种:可减少铜制剂的使用,降低柑桔溃疡病菌铜抗性的产生。
三、生物防治
目前生物防治尚在实验室阶段,谭小艳等从柑橘叶片分离出一种枯草芽孢杆菌的变种,对柑橘溃疡病有较强拮抗活性;张红波等从柑橘叶表分离出葡萄杆菌属菌种和乳酸杆菌属菌种,在温室中对柑橘溃疡病防效达到50%左右;刘冰等从赣南纽荷尔脐橙中分离出三种内生细菌,最高防效达到89.4%,应用潜力巨大!
近年来,研究生物防治柑橘溃疡病者逐渐增多,但同时面临很多问题,比如在自然环境下其防效的稳定性如何?拮抗菌是单独使用还是配合其他试剂使用?拮抗菌对其他非目标菌是否有不良影响?
来源:柑橘栽培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