枯水是柑橘类果实在成熟期及贮藏期比较常见的一种生理病害,用“金玉其外败絮其中”来形容此病是比较贴切的。
发病后的柑橘虽然外观变化不大,但内在品质却下滑得厉害,干硬少水、淡而无味,甚至完全丧失商品价值。
最近有一些果农朋友询问柑橘枯水的问题,以下笔者结合相关问题来试做解析,如有错漏,欢迎留言讨论。
枯水后柑橘果实所发生的变化
脐橙正常果(左)与枯水果(右)外观对比,图片来源于《枯水脐橙品质劣变及其规律研究| 曹琦》,下同。
枯水主要发生在柚类、甜橙类及部分宽皮柑橘。从上图可以看出,枯水的脐橙与正常脐橙在外观上差别不是很大,不过若是宽皮柑橘发生枯水的话,往往会伴随着浮皮。
脐橙正常果(左)与枯水果(右)切面对比
从发生部位来看,宽皮柑橘、甜橙容易由橘瓣的果蒂端发生枯水,而柚类枯水的发生比较随机。果实内在品质的变化大致如下:
①枯水果实果肉的出汁率明显低于正常果,其原因在于一部分水分会通过表皮散发出去,而还有一部分水分则参与某些反映形成半溶性或不溶性物质,被束缚住了。
②枯水果实汁胞伴有木质化现象,常被分为两种类型,即粒化型和萎缩型。前者汁胞变硬变空,后者汁胞萎缩崩裂,但也有研究认为萎缩型枯水是粒化型枯水的更衰老阶段,也就是说他们有先后关系。
③枯水果实风味大幅下降,柑橘的风味来源主要是基于可溶性糖、有机酸含量及糖酸比。相比于正常汁胞,枯水果实中的糖、酸含量很低,以致于风味寡淡。值得注意的是,宽皮柑橘一旦枯水常是整果失味,而紧皮柑橘(橙、柚)则是枯水汁胞失味,正常汁胞基本不受影响。
④发生枯水时果实汁胞颜色会变浅、变灰,可能与汁胞中水分被束缚成不溶性物质有关。
引起柑橘枯水的一些原因
红肉蜜柚枯水 图片来源: 杨光雨
目前,关于柑橘枯水的发生机制尚不明确,比较主流的说法是由于柑橘果肉组织的衰老及果皮组织的相对再生所致,回归到生产上,下列情况是易引起枯水的。
①膨果期干旱少雨,前期果实生长不足,养分亏缺,在缺水缺肥的情况下,部分汁胞提前老化或发育不完全。
②果实成熟期遇连续阴雨天,根系活力不足,光合产物少,对氮素的吸收上升,刺激果皮生长,果肉中的营养、水分等转移至果皮。此外,低温天气除引起果肉物质的消耗外,还会加剧乙烯的产生,严重时甚至提前落果。
③成熟期遇冻害,冻害会使膜系统过氧化,当活性氧过量累积,膜结构被破坏后,可溶性糖、有机酸等外流,而引起枯水。当然,干旱、涝害等逆境胁迫也具有相同效用。
④氮肥施用过多,钙、锌等元素供给不足,梢枝旺长,夺取了果实中累积的营养。
⑤贮藏时间久或挂果时间过长,果肉中糖、酸等有机质转移、消耗,部分参与汁胞细胞壁的构建,而引起粒化枯水。
此外,品种,树龄、树势、砧木等也会影响枯水的发生,这里就不做过多探讨。
如何减少柑橘枯水的发生?
①加强管理:一方面是加强树势,来提升树体的抗逆能力,如科学修剪、合理水肥、严格控产、防控病虫,有研究表明生长期淋施海精灵生物刺激剂等有助于加强树势,另一方面是削弱逆境对柑橘的影响,如雨季排涝、夏季抗旱、冬季防冻等。
②合理水肥:控氮,增施锌、钙、硼、镁等中微量元素,可于膨果期喷施盖世美之类补充钙镁元素,转色期喷施红库叶面肥等促进果实自然转色增甜,有研究指出缺锌是导致果实枯水的重要原因;膨果期遇干旱要及时灌水,成熟期控湿,若连续阴雨天,待天气好转后清沟排水。
③适时采收:果实成熟期,适时分批采收,以免果实留树时间过长引起枯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