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园生草法是一项先进、实用、高效的土壤管理方法,在欧美、日本等国已实施多年,应用十分普遍。果园生草有哪些好处?又该避开哪些误区呢?
果园生草的七大好处
1、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
长期以来,果园内化肥的大量连年使用,造成土壤板结、酸碱失衡、肥力下降,这是果品品质下降的主要原因。绿色作物根系强大,地上部分生长旺盛,含有大量丰富的有机质,翻压后能改善土壤理化性状,提高土壤肥力。
据试验,覆盖层下5-10厘米土壤有机质在生草条件下提高1%。最好的草类应该是耐阴的豆科草,如三叶草、草木樨、毛叶苕子、小冠花等,是固氮力强,又易分解,生长旺盛的绿肥作物。
2、保持土壤墒情
绿肥作物对土壤墒情的保持,主要是通过活植物体减少行间土壤水分蒸发,吸收、调节降雨中地表水的供应平衡,生长旺盛时刈割覆盖树盘形成覆草保墒来实现的。
据试验,在覆盖的条件下,土壤水分损失仅为清耕的1/3,覆盖5年后,土壤水分平均比清耕多70%。
3、延长果树根系活动时间
果园生草在春天能够提高地温,促使根系较清耕园进入生长期提早15-30天;
在炎热的夏季降低地表温度,保证果树根系旺盛生长;
进入晚秋后,增加土壤温度,延长根系活动1个月左右,对增加树体贮存养分,充实花芽有十分良好的作用。
冬季草被覆盖在地表,可以减轻冻土层的厚度,提高地温,减轻和预防根系的冻害。
4、改善果园小气候
由于绿肥作物对土壤理化性的改良,土壤中的水、肥、气、热表现协调,提高果园空气湿度,夏季高温时节果园比较凉爽,对果树生长发育十分有益,并有利于减轻日灼病的发生。
5、生草具有疏松土壤的良好效果
生草覆盖和果园清耕比较,土壤物理性状好,土壤疏松易碎,通气良好,透水性好,能保持土壤结构稳定,防止水土流失,有利于蚯蚓繁殖,促进土壤水稳性团粒结构的形成。
6、降低成本、减轻劳动强度,提高效益
据试验,果园生草、刈割和清耕相比,可以减少锄草用工60%左右,并大大减轻了劳动强度。
另外,由于覆盖改善了土壤物理性状,提高了土壤肥力,增加了土壤有机质含量,可减少商品肥料和农家肥的施用量,并提高肥料的利用率。所有这些都降低了生产成本。
7、提高果品质量
生草果园由于空气湿度和昼夜温差增加,使果实着色率提高,含糖量大,果实硬度及耐贮性也有明显改善。
尤其套袋果园,果实摘袋后最易受高温和干燥的影响,果面容易发生日灼和干裂纹,果园生草能有效的避免和防止以上现象发生,提高果实外观品质。
避免走入这五大误区
实行果园生草法,代替清耕法,这是耕作制度上的一场大变革,实行果园生草法是一项新技术,多数果农还一知半解,因此在其栽培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有以下五大误区:
1、没有因地制宜选用草种
好多地方都引种白三叶,但白三叶耐旱性差,去冬今春渭北一带多数地区大旱100多天,旱地果园种的白三叶,一般死苗率都在30%以上。
因此,应因地制宜选用草种:灌区可选用耐阴湿的白三叶为主。旱地可选用比较抗旱的百脉根和扁茎黄芪为主。
2、没有实行规格播种
多数果农将果园地面全部种成了草。这样,树盘上种的草和树根发生了争水、争肥和争呼吸的矛盾,不利于果树正常生长。
一般要求幼园,只能在树行间种草,其草带应距离树盘外缘40厘米左右,作为施肥营养带。而成龄果园,可在行间和株间都种草,但在树盘下也不要种草。
3、不重视苗期管理
好多果农种了草后,就放任自流了。有的断条缺苗很严重,有的苗挤苗已形成了高脚苗,有的杂草丛生旺长,已压住了种下的草苗等。
一般种草后,遇到天雨,就应及时松土解夹。逐行查苗补苗,达到全苗。
对于稠苗应及时间苗定苗,可适当多留苗。并应结合中耕,彻底清除杂草,以利种下的草茁壮生长。
幼树在株行间可以种植花生等,改土降低果园表土温度,同时又能以短养长。
4、不加强水肥管理
一些果农有一个错觉,认为“种草可以保水增肥”,因此,就放松了水肥管理,对种下的草一不施肥,二不灌水。一般来说,除了播种前,应施足底肥外。
在苗期,每亩应施提苗肥,尿素4―5公斤。每年还应亩施尿素15―20公斤。施肥方法可结合灌水施,也可趁天雨撒施或叶面喷施。天旱缺墒时,就要及时灌水。
5、种下的草长期不刈割
有些果农在果园种的草,长的很高也不刈割。
一般来说,多数生草,播种后的头一年,因苗弱根系小,不宜刈割。从第二年开始,每年可刈割3―5次。当草长到40厘米左右时,就可刈割。
为了肥田就不要把生草当作饲草。把刈割下的草可覆盖在树盘上,以利保墒。多年生草,一般5年后已老化,就可进行秋翻压,使其休闲1―2年后,再重新播种生草。
牛筋草、小飞蓬是恶性杂草,抢肥抢水特别厉害!如果园内有较多牛筋草、小飞蓬等,应及早喷药清除,控制此类恶性杂草的生长。